大型商超、综合体、零售百货等成熟且复杂的商业模式,客户画像多样、交互路径多变,传统的MMP(最小市场化产品)方式,在客户体验规划时难以持续成长且形成规模。基于大型商超体验规划项目实践,本文提出了基于三个地平线的客户体验战略成长框架,将客户体验规划和商业战略紧密结合,使客户体验创新可以由点走向面。
月份:2018年4月
中国为何做不出芯片?一位国产芯片深度参与者的万言反思
梁宁

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系统:用户研究
举一个例子,腾讯手机管家团队,有过一段时间盲目追加功能,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不断赶超的产品迷茫期。这个时候他们做了2件事,一是把产品经理、设计师赶下线到用户中去做访谈、调研,去三四线城市做街访,二是把以往的用户访问数据拉出来,做数据分析。通过更深入的用户调研,他们明确了用户的画像:蝌蚪、穿山甲、考拉、河马。
- 蝌蚪是小白用户,什么都不懂,从功能机换到第一台智能手机,对于手机清理需要傻瓜式的解决方案;
- 其次是穿山甲,从蝌蚪成长起来,在意探索安卓手机的功能,会去寻找一些更高级的东西;
- 下面一类考拉,对于手机的功能不关心、不关注,无所谓,这类用户对于安全清理需求不大;
- 最后一类是河马,是安卓机的巅峰用户,他们的态度是你们不要跟我说这么多,我自己能搞定,我一个安全软件都不会装。
在对用户进行深入调研后,手机管家做出产品调整,在手机管家4.0版本里推出核心的一键清理功能,主打解决的是蝌蚪用户的需求,同时增加定制化的清理,满足穿山甲的探索需求。
继续阅读
两大商业分析工具帮你洞察业务
对于用户体验从业人员,不同的产品线,不同的岗位,工作内容可能有很大的区别,但都会面临以下共同的问题:
- 产品不断改版,设计中核心环节也不断变化,如何抓住核心环节进行设计,这是设计师的烦恼。
- 研究中,研究报告没有价值,研究结果不能落地,这是用户研究员的烦恼。
对于设计同学(ui、视觉、动效、交互),了解商业模式和产品中的核心环节能帮助你培养设计中的价值导向思维;对于研究人员(用户研究),了解商业模式和产品中的核心环节能让你基于业务核心提出好的研究。
本篇就试着把自己对研究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和大家进行分享。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套快速了解产品模式、把握关键环节进行设计和研究的通用方法。 继续阅读
4个方面聊聊如何做一次更高效的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是一个体量很大的学科,仅仅从形式和平台两个维度去分,就可以细分出十几种不同的可用性测试,而每种不同的测试其研究方法还有相当大的不同。
而且我相信,即使是同样的一个目标,由不同的角色去设计和执行(比如咨询公司的用研人员,某些公司专门的用研部门,或者业务线上的产品经理)也会有不同的方法和侧重点,因此本文数千字的篇幅是不可能涵盖可用性测试的方方面面的,甚至连作为某一种特定的可用性测试的工具书都不够详尽。
这里只是我作为一个业务部门里的交互设计师,就我们采用的实验室的可用性分析(usability lab studies)来谈一谈进行可用性测试的一些技巧和需要注意的点——总的来说,站在测试的大目标下,我们的每一个决定和方法都需要紧贴在目标上,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有合理的前因后果和清晰地逻辑。
本文分为“可用性测试的时机”,“可用性测试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的方案设计”和“测试的过程”四个部分。 继续阅读